本报讯(记者 刘小钰)“通过这样的展览,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乡村建筑之美,也进一步了解到修复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很有意义。”即日起至12月30日,考·工·记——贵州乡土建筑遗产保护创生展在贵州省博物馆四号展厅展出。展览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展出了贵安新区麻郎村石头寨、安顺七眼桥镇云山屯等典型村寨的样板修复案例,让观众了解贵州乡土建筑遗产的价值,提高公众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据了解,贵州目前有724个村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16个,占全国10.66%,数量居全国第一。
作为贵州城乡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的负责人,展览策展人越剑介绍,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引领下,“留住乡愁”、“美丽乡村”成为社会共识。在近40年来的城镇化进程中,贵州724个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日益萎缩,乡土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创生迫在眉睫。
如今,贵州城乡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在贵州开展了8年的工作,有来自中国、法国、英国、挪威、比利时、澳大利亚的257名志愿者,对贵州9处历史建筑进行了修复、传习。这次展览也是工作营对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从“记”到“技”的一个阶段总结,是对贵州如何保护乡土建筑遗产的一次有益的实践探索。
本次展览分为“守望故乡修复传奇活化共享”三个部分,以空间布置、建筑模型、工匠技艺、图像文献、视频装置、交互参与等展示形式,通过266张图片、7个修复民居模型、45件传统木匠工具等,为观众呈现一场沉浸式体验展。
开幕式后,举行了以“如何实现乡土遗产的修复、传习、创生之路”为主题的专家论坛,来自相关领域的17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学术探讨。
据悉,此次展览将从即日起持续至12月30日,将会陆续开展贵州木匠修复老窗、小板凳亲子活动、大师讲座等互动活动。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