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遵义:用红色资源“活教材”上好“必修课”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2-01-26 17:53:56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马红梅 点击: 评论:0

 “清清那个湘江水(指遵义市的湘江河)哟,层层波连波。当年那个红军嚯,从我门前过……”日前,遵义市红花岗区迎红街道红歌队,在城市广场深情合唱自编歌曲《红军从我门前过》。

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党员义工”在遵义会议会址前向外来游客宣讲党史(乾鸿申/摄)

“每当唱起这首歌,我仿佛置身那段峥嵘岁月。”红歌队队长段应芳表示,红歌队主要在红军山、遵义会议会址等革命圣地进行义务表演,用红色歌曲中蕴含的文化和精神沁润党员干部群众的心灵。

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遵义市党史学习教育“课堂”上取之不竭的思想源泉。

在遵义会议会址核心纪念区——百年老街杨柳街,老城街道与遵义会议纪念馆联合打造了一个新时代开放式党性教育基地——党员政治生活街,通过“长征故事墙”“党史文化墙”等阵地宣讲,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从封闭到开放,从室内到室外,从党员到群众的三个转变,让党史学习教育既“生动”又“互动”。

“革命先辈身上那一以贯之、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让我深受触动。”在党员政治生活街,退役军人郭云山认真聆听了红色宣讲后,感慨地说:“前不久我刚成为一名红色义务宣讲员,接下来,我将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人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中来。”

习水县隆兴镇的淋滩村,80多年前曾是中央红军二渡、四渡赤水的一个主要渡口。淋滩村有一栋老民宅,当年红军长征期间,留在淋滩的红军伤病员和当地的地下党接上头后,在这栋民宅里成立了红军地下党支部。2018年7月,这里被贵州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淋滩村“两委”充分利用这一红色资源,经常邀请老红军宋加通的儿子宋光平在这座老民宅的院坝里讲述父辈的革命故事,让当地干部群众和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传统。

红色资源是最生动的历史,是党和国家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数据显示,遵义现存长征遗址遗迹360处,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00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4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2个,并有3个国家级烈士陵园。

立足红色资源优势,遵义市紧紧围绕“红色历史人人学、红色书籍人人读、红色故事人人讲、红色歌曲人人唱、红色足迹人人行、红色精神人人传”,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与此同时,为用好用活独特的红色资源,遵义市通过“诵一首红色诗词、读一封红色家书、讲一个红色故事、赏一幅红色书画、忆一张遵义老照片、唱一首红色歌曲”的“六个一”宣讲思路,全力推动“红色遵义”宣讲品牌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力抓手,切实将红色文化活化为可看、可听、可参与的“活教材”,全力上好党史学习教育“必修课”。

2021年8月以来,“红色遵义”宣讲团累计宣讲1340余场,受众人数37万余人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红梅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