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桥旅融合”为贵州山区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5-06 10:09:45 来源:新华网 作者:骆飞 点击: 评论:0

  这是4月26日拍摄的贵州龙里河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新华社贵阳5月5日电(记者骆飞)在透明的观光玻璃步道上,一眼能看到距离桥面200多米深的峡谷底,桥上行走的人可感受到如临深渊的惊险与刺激。这是飞架于朵花大峡谷之上的贵州龙里河大桥,近日正式建成通车,也是贵州探索“桥旅融合”打造的新“网红”景点。

  “五一”假期,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既能开车从桥上过,也能走上大桥,在玻璃步道上观光游览,体验很不一样。”自驾前来观光的贵阳市民王傲强说,在大桥上边走边看,能从不同角度欣赏壮美的高山峡谷风光。

  龙里河大桥全长1260米,桥面距离峡谷底部高达280米,是一座高山峡谷景观斜拉桥。从规划建造之初,大桥就设计将旅游观光与大桥通行融为一体。

  主桥主跨两侧,各设置了528米的玻璃步道,由254块玻璃构成。从空中俯瞰,玻璃步道宛如透明的丝带,与车行道共同构成了这座世界级景观桥的独特魅力。

  在大桥上,游客不仅能在与车行道平行的玻璃步道上体验“空中漫步”,还能乘坐依托桥体修建的观光电梯360度欣赏朵花大峡谷的雄伟壮丽。

  这是4月27日拍摄的贵州龙里河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修建这座大桥时,既要确保大桥基本的交通功能,又要满足发展旅游的观光需要,团队遇到了不少技术性难题,最终都一一攻破。”承建大桥的中交二公局龙里河大桥技术质量部部长焦林洋说。

  在施工时,建设团队主要进行了人致振动舒适性科学技术研究、玻璃步道可靠性科学技术研究以及景观电梯安装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等。同时,团队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包括1项国家发明专利、11项国家新型专利。

  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省,是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为打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贵州这些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崇山峻岭之间建设起“高速平原”。

  目前,贵州已建和在建桥梁超3万座,几乎囊括了所有桥型,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龙里河大桥建成后,贵阳市至龙里大草原的行车时间从1.5小时缩短为30分钟左右,将逐渐形成一条草原、大桥、峡谷、田园融为一体的旅游线路。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总规划师冯伟介绍,全省正进一步推进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相继打造了平塘大桥、坝陵河大桥等一批“明星桥”,并加快编制交旅融合发展规划和交通服务支撑荔波、黄果树、赤水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规划,旨在以交通先行,服务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这是4月26日拍摄的贵州龙里河大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这几天,距离黄果树瀑布不远的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内,有不少游客带着孩子研学、观光,实地体验中国的桥梁建设历史和精神文化。

  “在山区架桥,桥梁建设者们不仅要攻克一系列难题,建造安全、耐用的世界级大桥,还要考虑如何将大桥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实现桥梁建筑之美与自然风光之魅的统一。”来自贵阳的一名中学生何奕伶说。

  作为贵州“桥旅融合”的主要基地,该博物馆于2021年经贵州高速投资集团升级改造,成为中国峡谷大桥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截至目前,这里累计接待国内外研学、旅游观光团队500多个、7万多人次。

  此外,贵州高速投资集团还利用坝陵河大桥可进入桥体内部观光游览的特色优势,开发了高空蹦极、高空秋千、急速滑降等旅游业态,并连续举办了多届国际高桥极限运动邀请赛等国际重要赛事。

  3月26日,一名工程师在花江峡谷大桥的桥塔上查看桥梁建设进度。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目前,在建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力争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标识和5A级“桥旅融合”景区。

  贵州交通建设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韩洪举说,依托这座世界级大桥,团队将打造“以桥为目的地、以桥为文化、以桥为场景”的桥旅、体旅深度融合产业化特色项目,最大限度挖掘项目旅游价值,为贵州桥旅、交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