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China Travel”走进贵州了!12月17日起,54国外国人过境免签停留240小时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12-18 23:21:13 来源:贵州新闻联播 作者: 点击: 评论:0

来源:贵州新闻联播

随着“China Travel”(中国游)的爆火,越来越多外国友人希望能有更充足的时间到更多地方旅行活动。

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国家移民管理局12月17日发布公告,即日起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同时新增贵州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口岸等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符合条件的俄罗斯、巴西、英国、美国、加拿大等54国人员,从中国过境前往第三国(地区),可从北京、天津、贵州等24个省(区、市)60个对外开放口岸中任一口岸免签来华,并在规定区域停留活动不超过240小时。过境免签人员在贵州停留活动区域为全省。

12月17日9时许,一架从新加坡飞往贵州的客机穿破层层云雾抵达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来自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旅客们纷纷走下廊桥,来到贵州省公安厅口岸签证处,通过移民管理窗口办理通行手续。

图为旅客在办理通行手续

“这个政策颁布后非常方便,我们不用办理签证就可以过来短途旅行,我觉得很好”。作为免签政策落地后第一批抵达贵州的外籍旅客梅林(merlyn)说。

图为外国友人梅林(merlyn)在接受记者采访

来自新加坡克洛伊(Chloe)受朋友邀约到贵阳旅游。她表示,自己很喜欢中国,想要去中国的每一个城市,此次贵阳之行让她感到非常方便和快捷。

为迎接外国友人来黔旅游等活动,确保出入境秩序顺畅快捷,维护口岸安全稳定,贵州边检总站制定完善《贵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外国人临时入境许可审核签发工作规范(试行)》,加强检查员审核签发工作培训,精准布设引导标识,科学调整现场布局,配套制作《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停留区域提示单》,推行“一站式”服务举措,选派外语水平好、业务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担任过境免签手续办理岗位,开设过境免签专用通道,主动协同相关部门在口岸设立入境旅客服务站,切实提高外籍人员在华生活便利度。

贵州省政府口岸办还牵头协调完成了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T3航站楼国际到达厅改造,建设了融货币兑换、通信保障、旅游推介、租车约车等服务于一体的“境外来宾服务中心”,一站式解决外国人入境“吃住行消”的基本需求。

图为境外来宾服务中心

贵州省外事办制作《外籍人士在黔工作生活指引》(2024)、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联合相关单位印发《贵州来华人员支付指南》等政策解读文件,帮助外籍来黔人员体验到更好更便捷的旅行生活。

图为相关政策解读文件

近年来,贵州省公安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职能职责作用,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在12月17日迎来了政策落地。

贵州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局长、口岸签证处处长夏康宁表示,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配合发改、文旅、商务等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服务配套措施,用足用好政策优势,为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和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延伸阅读:

外国人申请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适用条件

一是属于54个适用过境免签政策国家的公民:

欧洲国家(40个):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摩纳哥、俄罗斯、英国、爱尔兰、塞浦路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白俄罗斯、挪威;

美洲国家(6个):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

大洋洲国家(2个):澳大利亚、新西兰;

亚洲国家(6个):韩国、日本、新加坡、文莱、阿联酋、卡塔尔。

二是需持本人有效国际旅行证件,有效期不少于3个月,符合前往第三国(地区)入境条件。

三是需持240小时内已确定日期及座位的前往第三国(地区)的联程客票或相关证明,填写临时入境外国人入境卡,接受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的检查和询问。

符合上述条件的外国人,可向中国北京、上海等地的60个口岸的边检机关提出申请,边检机关将为其办理临时入境手续,免签停留时间自入境次日零时起算。符合与我国签署互免签证协定或我单方面免签政策的,可从其规定。

签 发:杨 文

原标题:《“China Travel”走进贵州了!12月17日起,54国外国人过境免签停留240小时》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