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贵州:“两山”转化绿富双赢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1-09 16:21:59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王瑶 点击: 评论:0

原标题:“两山”转化绿富双赢

从“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到“天下山水之秀聚于黔中”,从“山地公园省”到“低调但绝对精彩的中国秘境”,贵州山水之美,自古以来就久负盛名。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全的地区,大自然为贵州带来独特美景的同时,也阻滞了发展的步伐。黔贵大地上,生态环境的壮美与脆弱伴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人与自然长期处于紧张“对峙”状态。

黔南州贵定县甘溪林场,曾是贵州省县级贫困林场之一,过去为了生存,护林还是砍树让林场员工们在纠结和矛盾中煎熬。“很痛心,舍不得砍啊,这些树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林场退休员工吴桂兰回忆当年的窘境无奈地说,“那时候不砍树就没钱生存。”

时间滚滚向前,后来贵定县启动甘溪林场改革,作出了“政府花钱买生态”的决定。从此以后,甘溪林场实现了从生产销售木材到培育管护森林资源的转变,林场职工角色也由“伐木工”转变为“护林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塑着贵州的可持续发展进程。202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出台,赋予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确定了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历史坐标。

冲突逐步化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重新定位。我省以实干和坚守生动诠释着“两山”理念的强大活力与深远意义。

森林覆盖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9%增长到如今的63%,绿色版图不断扩大的同时,我省持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多点推动各项“两山”转化改革集成和创新突破,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绿富双赢。

避暑贵州、漂流贵州、徒步贵州……一个个生态旅游新业态擦亮了“多彩贵州”招牌。当来黔的游客纷纷感叹“人生值得”时,当地老百姓卖生态、卖风景,卖得风生水起。

绿茶、黔菌、镇宁蜂糖李……一个个绿色农产品成长为市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贵字号”品牌。这些农产品南下北上、四面出击,用一个个“点绿成金”的实例,破解着“生态与贫穷伴生”的魔咒。

今天的贵州,以生态之美厚积发展之势,让“两山”理念徜徉在如画山水间、奔腾在绿色产业里,越来越多护好生态的老百姓端起了生态饭碗,用另一种方式续写祖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故事。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90年前,红军在赤水河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经典战役——四渡赤水。

90年后,当年的红色故事仍在赤水河畔传唱,近千家酱香型酒企聚集在这里,产值破千亿元。如今的赤水河,不仅是英雄河,更是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

满目青山夕照明,伏枥仍存万里心。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利益导向机制。山还是那些山,河还是那些河,“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动故事不断在黔贵山水间上演,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的“绿色存折”,构建起“绿富美强”的贵州新范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