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文化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贵州“村”潮澎湃:一场篮球、足球、T台的乡村文艺复兴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5-04-09 00:09:36 来源:众望新闻 作者:张雯雯 点击: 评论:0

  2025年3月,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聚光灯下,一群来自贵州大山的孩子成为全场焦点——他们中最小的6岁,最大的不过12岁,身穿融合苗绣、侗绣、银饰等非遗元素的服饰,踩着自信的步伐登上T台。

贵州“村”潮澎湃:一场篮球、足球、T台的乡村文艺复兴_fororder_1338848927408683981

村T现场 图源:央视新闻

  70岁的苗族爷爷用扁担扛起5岁孙女,小女孩身着施洞苗绣盛装,手捧台江姊妹饭和丹寨鸟笼,这一场景被网友称为“行走的文化密码”。

贵州“村”潮澎湃:一场篮球、足球、T台的乡村文艺复兴_fororder_1338848927408683982 (1)

贵州“村T”少年们 图源:中国国际时装周

  在这场名为“贵州村T”的时装秀中,不仅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更让世界看到乡村振兴的答案便是藏在田间地头的文化自信。

  贵州的“村”字号IP为何能火?

  贵州的“村”潮并非偶然。92.5%的山地,18个世居少数民族,不同文化在此交融,形成“文化千岛”。过去,这些文化瑰宝因交通闭塞鲜为人知;如今,它们以最接地气的方式不断“破圈”——

  ·村BA:台盘村篮球赛,奖品是黄牛和香猪,观众爬墙头、架梯子观战。在贵州乡村举办的这项篮球赛事,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村BA”。它不同于职业联赛的商业化,充满了乡土气息与淳朴民风。

  每当比赛来临,整个村庄都会陷入一片狂热中。村民们自发组织,用自家锅碗瓢盆作为打击乐器,为球员们加油助威。比赛的奖品,从牛羊到鸡鸭,再到农产品,充满乡村特色的同时,也是村民们对胜利者的真挚祝福。NBA球星吉米·巴特勒戴上苗银项圈助阵,全网点击量超千亿次。

  ·村超:如果说“村BA”是贵州乡村的篮球盛宴,那么“村超”则是足球的狂欢。在榕江县,这个位于贵州东南部的小县城,村民们自发组织了一场名为“村超”的足球联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足球的激情与梦想。

  榕江的草根足球赛,球员是卖猪肉的商贩和拖拉机司机,中场表演侗族大歌和反排木鼓舞,2023年创下840亿流量,连巴西球星卡卡都来踢友谊赛。

  ·村T:如果说“村BA”与“村超”是贵州乡村的体育盛宴,那么“村T”则是时尚与传承的交汇点。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T台上,来自贵州大山里的孩子们,穿着融合苗绣、侗绣、银饰等少数民族非遗元素的服装,展现贵州乡村的时尚与魅力。

贵州“村”潮澎湃:一场篮球、足球、T台的乡村文艺复兴_fororder_1338848927408683985

贵州“村T” 图源:“古阿新”微信公众号

  凯里民族风情园的T台上,80岁的侗族奶奶与6岁苗族女孩同台走秀,苗绣嫁衣与现代电音碰撞,直播间涌入百万网友留言:“原来时尚可以这么‘土’又这么高级”。活动将“非遗”变“潮品”,正如设计师杨春林所言:“我们的衣服不是高定,但每一针都是历史,每一克银饰都是传承”。

  #群众狂欢:草根力量改写“文化叙事权”

  贵州“村”IP的魔力,在于“群众主创,政府搭台”:

  ·自组织模式:村超的20支球队由村民自发组建,赛事策划、节目表演全由村民包办,政府仅负责修路灯、通网络。

  ·低门槛参与:村T的模特不限年龄职业,田间劳作的农妇也能化身T台女王。苗族母子阿新和母亲发起活动,用苗绣讲述“勇敢与希望”的故事,吸引外国友人穿上民族盛装走秀。

  这种“土到极致便是潮”的叙事,打破了精英文化的垄断,“快乐、文化、村味,是贵州‘村’IP的灵魂”。

贵州“村”潮澎湃:一场篮球、足球、T台的乡村文艺复兴_fororder_1338848927408683986

贵州“村T” 图源:“古阿新”微信公众号

  #流量密码:从“眼球经济”到“生命力经济”

  贵州的“村”字号IP不仅是文化现象,更是经济引擎:

  ·流量变现:村超带动榕江餐饮收入12.24亿元,酸汤品牌“玉梦”直播间卖爆,连海底捞都推出“雷山酸汤锅”。

  ·产业链延伸:台江县围绕“村BA”打造篮球小镇,开发文创餐厅;黔东南州推出“超好吃”“超好购”等六大“超能经济”,2024年旅游收入破108亿元。

  ·品牌出海:苗绣登陆米兰时装周,梵净抹茶卖到47个国家,“村T”模特穿着民族服饰登上北京时装周,设计师杨春林团队更计划亮相大阪世博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深层动力:乡村振兴的“贵州解法”

  45个孩子的T台步伐,踩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节奏——从“村BA”的篮球架到“村T”的聚光灯,贵州用最朴素的逻辑证明:文化自信不是口号,而是让每个村民都能在土地上找到尊严与未来。这场“乡村文艺复兴”,正以最接地气的方式,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注脚。

  #文化自信:非遗活化的“现代语法”

  在镇远古城,游客可亲手体验扎染、刺绣,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在“村T”后台,设计师用旧布改造、老绣新用,将苗族银饰与环保理念结合。

  这种“非遗+体验+设计”的模式,让传统文化从博物馆走进日常生活。正如网友感叹:“贵州人不用上班,因为他们每天都在‘造节’!”

贵州“村”潮澎湃:一场篮球、足球、T台的乡村文艺复兴_fororder_1338848927408683987

村T 图源:贵州日报

  #群众创造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村”IP的成功,源于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创者”。在村T的7000名参与者中,有海选模特、乡野村民,也有游客和学者。

  一位参与走秀的侗族奶奶说:“以前觉得苗绣是过时的,现在才知道它是我们的‘国际通行证’。”这种自发性,让文化传承不再是任务,而成为骄傲。

贵州“村”潮澎湃:一场篮球、足球、T台的乡村文艺复兴_fororder_1338848927408683988

村T 图源:贵州日报

  乡村振兴需要“造浪者”而非“追风人”

  贵州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是复刻城市模板,而是激活乡土基因。

  ·文化为魂:非遗不是包袱,而是流量入口。镇远古城通过“龙神嫁妹”巡演和非遗文创,让游客带走“可穿戴的文化”。

  ·群众为本:当村民成为文化主角,乡村便有了生命力。村T发起人杨春林说:“我们只是搬运工,把田间地头的故事搬到T台”。

  ·产业为脉:流量需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模式。古阿新品牌通过非遗设计年营收破10亿元,带动纺织行业从“代工”转向“原创”。

贵州“村”潮澎湃:一场篮球、足球、T台的乡村文艺复兴_fororder_1338848927408683989

贵州“村T” 图源:“古阿新”微信公众号

  当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创者”,当文化从“遗产”变为“流量”,当赛事从“娱乐”变为“产业”,乡村便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而是看得见未来的热土。

  正如网友调侃:“贵州人不用上班,因为他们每天都在‘造节’!”这场由篮球、足球、T台掀起的“村”潮,正以最接地气的方式,书写中国乡村最澎湃的叙事诗。(作者:张雯雯)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省内文化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207656212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