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网讯 近年来,龙形街道以党建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维护稳定为基础,多措并举优化服务,全方位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真正实现易搬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一是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打好稳岗就业组合拳。成立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劳务合作社,打造“社区两委+就业服务中心+劳务合作社+搬迁群众”的四级“一站式”就业服务体系。积极邀请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入驻社区,开展“订单式”培训。建立杭黔扶贫协作产业园,引进劳动密集型扶贫车间入驻,实现搬迁群众家门口稳定就业。同时,充分用好用活安置区门面国有资产资源,引导搬迁群众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截至目前,开办劳动技能培训班58期,受训群众3298人次;引进扶贫车间9家,创造就业岗位1000多个,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500余人,引导创业就业2000余人次。
二是抓实文化联动教育,提升搬迁群众素质。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四进社区”,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对小学、幼儿园、社区四点半学校、益童乐园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延续民族文化的传承。积极收购少数民族手工艺品进入“乡愁馆”展示,增强搬迁群众民族文化记忆。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宣讲,举办文艺汇演、节庆活动,进一步拉进干群关系,提升搬迁群众素质。今年以来开展宣传宣讲活动13场次,举办文艺汇演节庆活动5场次。
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增强群众凝聚力。开展“党组织找党员”行动,深入网格、楼栋“找”党员,建立党员信息台账,让党员搬出来后也能及时找到组织“大家庭”。拓宽社区“两委”班子选人用人视野,注重从离任村干部、年轻党员、致富能人中选配到社区任专职干部。同时,注重从搬迁群众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采取聘用、跟岗锻炼等方式强化后备力量培养,全程参与社区管理服务。通过开展以宣传勤劳致富典型事迹和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感染身边人的感恩教育活动,不断增强群众荣誉感和凝聚力。目前,该街道易搬社区共有党员493人、储备后备力量21人。
四是完善公共设施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设置“一站式”公共基础服务窗口,为搬迁群众提供全面便捷的社会事务服务。配套建设老年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四点半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十字会工作站、社工站,乡愁馆等系列便民文化和娱乐设施多功能活动场所,让搬迁群众共享城市优质公共资源,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建立“家庭联防、邻里守望、治安承包”群防群治联动体系,设立社区综治中心、警务室、人民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室等,并组建“治安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不断巩固安全风险防线。今年以来,组建“治安志愿服务队”14支,开展常态化巡查220余次,化解群众矛盾纠纷45起。(杨秀远)
统筹:刘禹涵
责编:张珺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