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阳12月26日消息(记者任振国)15分钟可以做什么?去智能健身房运动、去公园亲近大自然、去菜市场买点儿新鲜蔬菜……对贵阳市民来说,如果从家门口出发,步行仅需15分钟,这些都可以实现。
“15分钟”既是时间的尺度,也是体现生活便捷与幸福感的温度。2021年8月,贵阳市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时过三年,贵阳人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学校、医院、农贸市场、健身场所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内可达,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运动健身“举步可就”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冬至过后,天气日渐寒冷,在贵阳南明区市南路靠南明河一侧的室外智能健身房里,丰富的器材吸引不少市民走出家门,到健身房里锻炼身体、暖暖身子。
群众在家门口的室外智能健身房锻炼(央广网记者 任振国 摄)
据悉,该室外智能健身房于去年8月底建成,属于南明区“大南门生活圈”的配套运动健身场地,免费向市民开放。健身房里的健身器材均装载智能系统,可帮助大家进行科学的锻炼。
“您本次共使用30分钟,消耗热量270千卡,欢迎下次使用。”家住不远处的李先生刚在智能健身房运动完,手机上的小程序就已经可以实时查看运动数据,并根据运动情况,给出合适的训练建议。
“我吃完晚饭后都会来这里活动活动,每次至少锻炼半个小时,在冬天强身健体,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李先生说,健身已融入了他的生活,自己十分享受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以前想锻炼只能去散散步,现在室外智能健身房建成后,不仅在‘家门口’就能锻炼,而且这些智能器材还让自己的锻炼更加系统、科学,方便极了!”
群众在家门口的室外智能健身房锻炼(央广网记者 任振国 摄)
南明区新华路街道新华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芳介绍,每天都会有社区网格员和工作人员对器材进行巡查,如果出现故障就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维修,确保器材正常运转,方便社区居民就近锻炼。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这样的室外智能健身房贵阳已建成55套,累计用户超51万人、使用人次超435万,用户数量持续增长。
除此之外,贵阳还将全市2700余套室外全民健身项目免费向社会开放、822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12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健身场地供给的完善,满足市民群众更多元、更丰富的健身需求。
绿色休闲“触手可及”
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硕果累累、冬有暗香浮动。现如今,“口袋公园”正成为贵阳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冬日清晨的阳光还未透过厚厚的云层,贵阳市区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就已经活跃起来。下棋、健身、跳舞……三三两两的市民在家附近的“口袋公园”里,或休憩闲聊,或活动身体。
贵阳市观山湖区市民在“口袋公园”散步(央广网发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
“现在的生活真是惬意,以前要坐好几站的公交才能到公园里溜达,现在家门口走几步路就到了,呼吸新鲜空气,心情会好很多。”67岁的吴大爷每天都会来“口袋公园”里逛逛,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他倍感舒适。“我们这些老年人可以在这里散散步、下下棋、打打太极、唠唠嗑,或者带着孩子活动活动,幸福感满满!”吴大爷说。
近年来,贵阳市把“口袋公园”建设作为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举措,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充分利用闲置土地、道路节点、街头转角等城市“边角料”,见缝插“绿”,合理配植树木,丰富主题色彩,彰显文化内涵,打造了225个“口袋公园”,如珠玉般散落在大街小巷。
今年夏天,市民在“口袋公园”享受清凉时光(央广网记者 杨贇 摄)
“我们今年新打造了10个‘口袋公园’,在选址上就考虑了对整个城市的公园分布的均衡性,通过查缺补漏,重点围绕校园、医院、老旧小区周边进行选址。”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口袋公园”既有开放性、共享性的城市公园属性,又有多变的绿色空间、适宜的生态系统,助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口袋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延伸了市民的幸福半径,让市民可以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把城市角落变成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贵阳市观山湖区的“口袋公园”一角(央广网发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供图)
2025年,贵阳还将继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计划利用城市更新、道路建设退让出来的边角地建设“口袋公园”。按照“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的设计思路,积极落实城市绿地开放共享,强化“一老一小”等适老化、适儿化需求,充分融入文化元素,科学配建柔性步道、运动健身及服务设施等,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