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贵州玉屏:多元产业促发展 乡村振兴动能足
贵州文化网 发表于:2024-01-13 16:46:58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陈海琴 点击: 评论:0

       多彩贵州网讯(陈海琴)近年来,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坚持一手抓现代种业创新,一手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拓宽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径,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鼓起“钱袋子”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多年来,朱家场镇混寨村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目标,优化种植结构,采取一地多收的形式,促进乡村振兴

混寨油菜花开 胡攀学 摄

  深秋时节,混寨村藏红花基地迎来了采收旺季。基地里,三五个村民正忙着采摘藏红花,一朵朵藏红花被他们尽收盒中。

  “今年我们的藏红花拓展到了500多亩,一年下来,发放的工时费都有100余万元。”贵州花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弦说。

  目前,混寨村以黄桃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发展,还发展起了蟠桃、水蜜桃、李子等精品水果种植。此外,为提高土地利用率,2022年,混寨村利用东西部协助资金与贵州花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黄桃林下套种了300余亩藏红花,以短养长发展林下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混寨村村民刘元珍说:“我就是这附近的,在这里做工两年了,80块钱一天,既能补贴家用又能挣点生活费,下了班还能回家干点农活,老人小孩都照顾了。”

  据悉,自2021年玉屏与东莞常平组团开展结对帮扶以来,通过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投入,混寨村结合自身资源,打造了集稻田文化、产业发展、沿河景观、田园摄影、侗家手工坊于一体的农产品展示农旅融合综合区,带动群众就业10000余人次,年人均增收1800元以上,形成了“资源共享、产业共建、多领域合作”的协作帮扶新局面。

农业机械促增收

  每到四五月份,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台台“铁牛”在来回忙碌,这就是玉屏的机械化插秧。近年来,玉屏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通过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抓实做好农业机械化、促进粮食稳产增产为契机,不断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为农业发展加速,跑上快车道。

机械化插秧 李平 摄

  “机子栽一天就栽完了,人工栽五六亩地要两天多才能栽完。”大龙街道南宁村村民姚娟说。

  “机械化栽插,省时省力更省钱,让老百姓都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林说。

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分农机设备 徐雪 摄

  目前,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各类农业机械设备70余台,覆盖了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等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助推农业现代化。此外,为充分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积极性,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闲时还开展农机培训,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有效提高农机具使用率。

现代农业“开花结果”

  冬种时节,在新店镇沙水坪村的高标准农田坝区,新一轮的播种正在进行,农户们忙着抢抓时节种植土豆。同时,在相隔不远的田坝里,土豆播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开沟、播种、施肥、回土、覆膜等作业工序一气呵成。

土豆播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 杨文英 摄

  新店镇沙水坪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文忠说:“我们种植土豆800余亩,采取人工加机播种植。”

沙水坪村开展马铃薯备种工作 刘德军 摄

  据了解,沙水坪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收稻闲置下来的土地种植土豆,真正地让“冬闲田”变“增收田”,提高农田利用率,预计产量可达400万斤,产值可达200余万元。

  沙水坪村农业发展模式只是玉屏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的一个缩影。为擦亮农业金字招牌,玉屏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积极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完成了8.1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和3.26万吨粮食总产任务,超额完成任务数的115.25%、131.24%,再次实现“双增长”。

贵州文化网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贵州文化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侵犯贵处版权,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出处写“贵州文化网”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受版权保护,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
分享到:
更多精彩内容首页 > 要闻聚焦 > 乡村振兴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人员查验 | 留言反馈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文化网版权所有

主办:贵州文化网融媒体中心 技术支持:贵州中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207656212@qq.com 商务合作QQ:40179119 电话:0851-83809958 手机15086320111(微信同号)

黔ICP备12003314号-2 备案标识贵公网安备52050202001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