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贵州
在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贵州总是不时溅起片片晶莹的浪花。
据考证,贵州省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黔西县的观音洞,发现了原始人使用过的石器,是长江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贵州普定县发现的“穿洞文化”遗址,提供了1.6万年前人类祖先在此生息的证据,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
从文献记录来看,贵州的建置至少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贵州境内部族林立,著名的有牂牁国。战国后期,夜郎国在此兴起。公元前25年,夜郎国灭,郡县制在夜郎地区最后确立。
“贵州”之名,始于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并从此沿用。
历史穿越时空,源远流长,沉淀了贵州独特的历史文化,哺育了世代的贵州儿女。文化贵州涵盖了远古代史前文化,以及后来的夜郎文化、黔中文化、沙滩文化、长征文化、多民族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仅近现代的文化名士便灿若群星。如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杨龙友,周渔潢,李端棻,黎庶昌,姚茫父,当代外国文化研究奠基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谢六逸,中国乡土文化代表人物、著名作家蹇先艾,著名书法家、文史学家陈恒安,著名画家宋吟可、谢孝思,著名书法家萧娴等。从贵阳走出的王若飞、黄齐生等革命先烈,为中华红色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贵州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这里居住着48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贵州各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心醉,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贵州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热情质朴、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侗家鼓楼和风雨桥、苗族吊脚楼、布依石头寨;精湛的银饰花带、绮丽的挑花蜡染、多彩的民族服装;八音坐唱、侗族大歌、傩戏歌舞、芦笙铜鼓;壮观的斗牛大赛,惊险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啧啧称赞,心仪不已。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市场不断繁荣,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对外文化交流频繁。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交融,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贵阳大剧院、贵阳交响乐团、贵阳文化创意产业园各有千秋,魅力独具,成为文化贵州的地标。“十二五”开局以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等高端会议成功举办,展示了贵州的文化底蕴与博大胸襟。
没有历史积累的文化是“化而不文”,没有现实活力的文化是“文而不化”。既要传承过去,又要开拓创新。连绵的贵州文化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感到,我们既如此相似,又是那么的迥乎不同。
-
无相关信息